关注

首页 > 关注 > 正文
每日报道:市场人士:生猪产业未来长周期慢复苏基调基本确认
发布时间:2023-05-26 10:50:05   来源:期货日报  

2023年全球经济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当前,全球通货膨胀率虽有望下降,但仍将高于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受全球经济增速下滑、地缘政治冲突等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也充满坎坷。对于以生猪为首的大宗农产品市场,同样受到宏观因素的影响。

昨日,由期货日报、华西期货联合主办,大商所特别支持的“DCE·产业行——期货大家谈:生猪产业转型升级之路”线上系列活动的第四场会议中,卓创资讯研究院研究员曹慧表示,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与美元强弱关系表现显著,美元指数有效反映了随着国际市场其他货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动对农产品市场定价的影响。

“疫情以来,在不考虑其他非货币因素影响下的农产品价格波动情况下,美元强弱将成为趋势性影响农产品定价的主要逻辑。而美元的强弱则直指美联储货币政策导向,因此,能够看到,随着美元加息进程的开启,农产品价格由涨转跌,趋势下行。”曹慧介绍说。


(相关资料图)

从价格的联动性来看,曹慧表示,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走势与国内主要农产品也保持了相对一致性。“尽管FAO统计的农产品市场样本多数以主要生产国农产品离岸价格为准,但价格似乎是通过国际市场间的贸易流通,对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扰动。2022年上半年,国内玉米及小麦市场现货价格上涨与宏观地缘风险问题关系密切,而随着地缘风险因素的消退,下半年国内市场受需求驱动对价格形成支撑。2023年以来,主要支撑因素季节性缺失,预期转弱,国内农产品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性再度趋同。”她表示。

不过,基本面完全在国内的白条猪肉市场价格则与国际市场存在错位,对此,曹慧认为,这主要源于国际市场禽肉贸易量规模以及禽流感冲击肉类供应所形成的差异,以及宏观通胀见顶的具体商品表征。而随着经济衰退及需求预期转弱的影响,国际与国内市场肉类价格下跌趋势也逐步趋于一致。

“从国内主要农产品进口量增长趋势来看,来自于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风险并不会因为进口量的下降而得到有效降低。但能够预见的是,在海外加息进程中,宏观因素仍是影响农产品价格的主要方面,无论国际还是国内。”曹慧认为,未来这一进程是否会有所缓和,可能将成为后续两个市场农产品价格走势出现分歧的重要变量。

国内宏观经济方面,曹慧表示,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下行,也从长周期视角反映出宏观经济降杠杆趋势。而社融存量增速与M2增速水平间的差异在去年6月之后明显扩大。反映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低迷,且M2-M1的剪刀差水平走阔也进一步从货币供应端解释了市场需求低迷的背后,资金仍滞留在银行及金融机构间,并未形成有效的需求释放。

此外,曹慧介绍说,尽管CPI同比下行,但核心CPI指标仍保持稳定,反映出当前提振消费市场所发挥的需求引领经济的增长基础开始增强。从CPI与PPI剪刀差走势来看,阶段性同向走弱不改二者剪刀差继续扩大预期,社融数据仍将保持较高增速,在市场流动性逐步缓解之后,消费市场的整体回暖将带动CPI触底反弹,全年底部得以确认。

“整体来看,国内需求不足同时供应增加,低利率环境下陷入资产负债表修复,流动性改善才能提振商品价格上行。”曹慧表示。

从生猪养殖产业链的上游来看,曹慧介绍说,受海外及国内宏观因素影响,国内饲料原料市场持续高位振荡之后开启趋势下行,蛋白类原料与先于能量类,也进一步反映出国际宏观市场因素对国内形成的冲击。国内小麦市场的率先下行,也是受国际宏观地缘因素影响转弱后的表现,并进一步向其他能量类原料市场传导。与此同时,国内饲料企业原料采购需求则使其他如玉米、高粱等市场价格回落相对小麦更为滞后。但进入2023年,宏观因素对原料市场的利多效应几乎全部转弱,加速了今年一季度以来的原料价格下跌态势。

结合成品饲料价格来看,饲料原料价格的回落在2022年12月开始显现,至3月数据,成品料价格较11月高位下跌的平均水平在3.7%。不过,曹慧表示,成本端的下行其实并没有给生猪养殖端更多的利润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猪粮比这个指标的宏观属性出现明显增强。尤其是在2021年6月2号《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的通知发布后,对于整个生猪市场是一种潜在的政策预期指引。”曹慧进一步解释说,假设生猪产能持续稳定在政策合理水平,那么生猪供应端则能够通过调控母猪效率(开工率)和出栏体重(库存)来匹配需求。从库存周期视角审视,未来生猪出栏体重成为其新周期的表征作用或更为突出。而下游猪肉冻品库存的合理变动应与上游的体重水平形成勾稽关系,进而缓冲掉供应端的周期波动对猪肉供应形成的冲击,进而稳定了肉类市场价格。而这也应该是收储指导生猪价格的核心目标。

在曹慧看来,未来生猪产业链的整合将围绕价值转化过程展开,饲料、屠宰两端相对工业化程度较高,养殖环节的生产效率提升实际上就是一种“工业化”的过程。规模化追求总量成本的经济效益,而资本化则是追求生产效率进而提升行业门槛。

“在此过程中,饲料畜牧产业发展将呈现出两个‘同步性’。”曹慧表示,长期来看,饲料畜牧产业规模化进程和养殖标准化水平同步。家禽养殖规模化程度目前已经达到85%左右,禽料工业化率超70%,其中肉禽料工业化率95%以上,蛋禽料40%左右;未来肉禽料的增长水平或相对平稳;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目前在54%左右,而猪料工业化率水平或不及50%,未来猪料配合料或仍有较好增长预期。中短期来看,饲料与下游养殖周期波动、疫病发生规模同步。猪周期上行往往带动饲料需求增长,猪饲料产量已经成为“猪周期”的滞后指标,养殖利润水平改善3个月左右饲料需求开始释放。

曹慧认为,规模化程度的提升叠加宏观经济走势,未来长周期慢复苏基调得以确认。一方面规模化增强了肉类供应能力,另一方面供需关系的紧密性增强了宏观形势对行业和市场主体的影响。

“往往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也是猪肉产量快速增长的阶段。从2023年两会的主要预期目标中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来看,2023年的猪肉产量仍然存在增长的空间,同时生猪产能增速也由负转正。而猪肉消费则是受到人口总量与结构、居民收入水平和食品消费结构有关,且2023年来看,受居民资产负债表受损的影响,牛羊肉的替代作用减弱,猪肉消费或有所上升。”曹慧表示,整体来看,供给和需求均存在增加的预期。

但是,曹慧表示,长周期视角下肉类消费能力不足。“国内人口增长率持续走低,也使得国内人均肉类消费量在当前消费格局下受到趋势性抑制。生猪产能恢复之后的短期上行,不改变未来五年走弱趋势。消费端需要食品深加工的进一步延伸,需要从热鲜肉到冷鲜肉转变,甚至需要肉制品生产技术转变。”她说。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  2015-2022 东方器材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0036824号-8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